首页 资讯 《黄帝内经》论情志与健康

《黄帝内经》论情志与健康

来源:泰然健康网 时间:2010年07月24日 10:49

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 《黄帝内经》 中医

  中医所说的情志,是指七情与五志的合称。七情,是指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绪;五志,是指喜、怒、思、忧、恐五种志意。中医认为,情志与健康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。那么,《黄帝内经》是如何讨论情志与健康的这种关系的呢?

  1.情志的作用

  《灵枢·本藏》强调:“志意者,所以御精神,收魂魄,适寒温,和喜怒者也……志意和,则精神专直,魂魄不散,悔怒不起,五藏不受邪矣。”说明正常情况下,七情和五志在维持身体健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取代的。

  4.情志与养生

  《黄帝内经》养生重视形神共养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”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再次提出:“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”,并强调一曰治神;二曰知养身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从正反两个方面明确告诉人们: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生、长、化、收、藏的规律保养神气,春使志生、夏使志无怒、秋使志安宁、冬使志若伏若匿,调节情志,勿使过度,否则伤害五脏,危害健康,发生病变。

  2.情志与疾病

  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记载“生病起于过用”,《素问·举痛论》特别指出:“怒则气上”、“喜则气缓”、“悲则气消”、“恐则气下”、“惊则气乱”、“思则气结”。也就是说,情志过用可伤人气机,损害健康,引发疾病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更加明确地说“怒伤肝,悲胜怒”、“喜伤心,恐胜喜”、“思伤脾,怒胜思”、“忧伤肺,喜胜忧”、“恐伤肾,思胜恐”。

  3.情志与治疗

  《黄帝内经》强调,治病要根据患者的神志状态,决定、选择治疗措施,否则,治之无功。《灵枢·本神》开篇即曰:“凡刺之法,先必本于神”。《黄帝内经》多次提示人们:“失神者死,得神者生也”、“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”以上旨在告诫人们:神气充盛,病易治,大病亦预后良好;若神气萎顿,病虽轻亦难治。

  总之,《黄帝内经》明确指出了情志与健康,乃至疾病的密切关系:情志调和,则身心健康;情志不调,则引发疾病。因此,按照《黄帝内经》所提出的情志养生方法,调节情志,勿使过度,则可以永葆健康,益寿延年。

(责任编辑:陈乓)

相关知识

《黄帝内经》论情志与健康
黄帝内经的冬季养生起居说
怒伤肝思伤脾 中医五志养生方
春季养生 养生吃什么好?
亚健康应该中医药调理
气功与中医有什么关系
立春养生的六个原则
春分女人有哪些养生守则
房事延年益寿的养生秘诀
中医有哪些养生方法

网址: 《黄帝内经》论情志与健康 https://www.trfsz.com/newsview425.html

所属分类:热点

推荐资讯